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1306章 出兵冀南!

的计算事实上在唐刀举起右手在红旗下宣誓的那一刻,就已然全盘化为泡影。

    冀南根据地在几位首长看来,全部留给唐刀这个明面上的冀南公署副主任又何妨?

    不过,唐刀却是认为,八十集团军必须要在冀南显示自己的存在,一来这才是最正常的,八十集团军又不是委屈的小媳妇儿,婆婆说啥就是啥?

    二来是,四行团在冀南依旧兵力太过薄弱,需要八十集团军的帮助,尤其是对于团结民众这一块儿,八十集团军的工作方法方式举世无双。

    日军迟早会使用‘绝户计’的这一说唐刀早就通过程旅长进行过反映,几位首长早就有足够警觉,在日占区也有过相应部署。

    大力发展民众成为抗日积极分子,而后成为密布乡间的耳目,大力对乡间士绅中对日投降分子进行镇压,以防止其迟早成为日军的内应。

    后者尤其重要,因为这也是在曾经时空的对日战争中显露出的一个弊端,正是因为太注重统战工作,导致一些企图保住自己财富的地主、士绅在汉奸的游说下倒向日本人,一次次的出卖,不知害死过多少根据地军民。

    在唐刀的建议下,八十集团军花费数月功夫,对根据地内的地主、士绅都进行了甄别,但凡有和汉奸、日寇联络者,都进行了无情镇压。

    这种镇压,也极其有效的震慑了那些两面派和骑墙派,除非他们抛弃家业去到日军占领的城市里,彻底成为日本人的顺民,否则就必须和根据地的民众们站在一条战线上。

    战争中的站队选择,比政治斗争的站队还要更残酷,只有生、死两条路可选。

    消灭日军的耳目,使日军变成瞎子,而自己遍撒观察哨,日军只要兴兵出城,村乡里的驻军就能很快得到消息,并根据日军兵力做出战术调整。

    这对首次成为一方指挥官的各连连长们来说,是一次大考,只是,没有及格和不及格,只有生和死!

    另外,除了这些撒出去的精锐官兵,辅助作战的工具和战术也很重要。

    地雷和挖掘工具也将会根据地形不同,发放到各地军民手中。

    位于山区的,就以大量地雷封锁山道,两个辎重连此次携带的2000颗地雷和2000把挖掘工具不过是唐刀计划中的一小部分。

    位于大口子洞镇的四行团军工厂已经停止其他各式枪支的制造,转而生产各式地雷。

    压发雷、绊雷、拉雷、字母雷花样层出不穷的地雷是曾经抗日军民的智慧结晶,唐刀一个不拉的都将其变成现实。

    只是这一次,不再是陶罐、石头、木头做壳,黑火药做爆炸物的土制地雷,而是一爆炸就杀伤一片的正规地雷。

    根据唐刀的要求,这一生产,就是20万枚!

    如果不是担心战后的清扫问题,唐刀能将地雷埋遍整个冀南!

    而位于平原地区的,除了埋设必要的雷场外,挖掘和利用地道展开对敌斗争也是极其必要的。

    曾经时空中冀省平原上的抗日军民为了解决地道里的缺氧、通风和饮水难题,想方设法将地道的通风口与地面上的建筑物、自然物,如烟囱、水井、墙顶等巧妙结合起来,在村边、街道、院落修筑了掩体和射击孔,并将其与地道连接起来。

    到后来,各抗日村镇逐步发展起了网络地道,即各家相通、各街相通、各洞相通、各村相通。

    有的村还发明了连环洞,即洞下有洞、洞中有洞、有真洞、有假洞,令人眼花缭乱。

    地道战开始后,敌人也曾费尽心机,采用寻找洞口和放火、放水、放毒等办法进行破坏。

    但是,抗日军民在战斗中不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地道,用墙壁、锅台、水井、土炕等把洞口巧妙地隐蔽起来,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;

    同时在洞口修筑陷阱、埋设地雷、插上尖刀,或者在洞内挖掘纵横交错的“棋盘路”,使敌人不敢进入洞内;还在洞内设有卡口、翻板和防毒、防水门,并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。

    这样,地道便成了进可攻、防可守、退可走的坚固地下堡垒。

    位于峰峰煤矿的‘一号实验室’就受命大量利用钢铁制造各种挖掘地道工具,并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向八十集团军提供。

    在新年前,平原上各村镇地道的设计和规划都已做好,新年过后第三天就已经在八十集团军组织下开始了挖掘工作。

    百胜率领的工兵连此时也不再只是昔日的200多人编制,在升格为副营级单位后,工兵连编制一举突破580人,总共拥有7个工兵排。

    正好,每个工兵排协助一个步兵连,在村乡指导并参与地道的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