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之弃子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百姓冲击寿春



    曹操在寿春,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威慑,再来一个杀鸡儆猴,是不会有人乱来了。曹操也是这么想的。

    可曹操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的是,他的死对头刘玉刘伯玄就在寿春皇宫之中。

    寿春的官员和世家大族的异动,都被刘玉派出的探子暗中监视着。

    别说其他的了,就连刘玉所在的寿春皇宫都有点异动了。从董承不断地进出皇宫,刘玉就知道什么原因了。

    皇宫中的宫女和宦官都被勒令不准乱说,否则就是死路一条。同时刘玉和李贵这些侍卫都收到了加强巡逻的命令。

    估计刘协这边是要做点什么事情了。

    刘玉感觉自己之前的布置是时候开始发动了,于是找来了李贵,让他命令皇宫之外和寿春城之外的探子们开始行动。

    刘玉之前就布置下了好多个暗手,汝阴城的陷落,就是刘玉动手的信号。

    传递出刘玉的命令,李贵是得心应手,这段日子,皇宫之中就没有人知道有皇宫之人在暗中传递着消息。

    不到半天的功夫,寿春的情况变得大乱了起来。

    首先动乱的就是寿春城外的百姓。刘军即将杀到的消息在城外的百姓中传荡。

    他们都是躲避战乱而来到寿春的,如今寿春眼看着就要有大战了,他们这些手无寸铁的平头百姓,还留在这里干嘛?给两方军队当炮灰么?之前曹操是命令曹军将这些百姓都驱赶到淮南那边过去,免得大战到来的时候给寿春添乱。

    百姓们一开始是不愿意的,寿春这里好歹是天子脚下,在兵荒马乱的年代,寿春城是相对安全的。即便曹军如何驱赶,百姓们就是不愿意走。

    可现在不一样了。刘军要杀到了,大战随时都会爆发。

    刀兵无眼,打起仗来,士兵们哪里会顾着谁是百姓啊。殃及池鱼的道理,百姓们读的书少,不过趋吉避凶的道理,躲避战乱还是百姓们第一选择。

    只是残酷的现实就是,他们可以去到哪个地方呢?单身的汉子都会曹操给收入军中了。剩下的就是托儿带口,或者老弱妇孺了。让他们离开寿春到其他地方去,一路上都不知道要死多少人。

    刘玉的探子不断地在百姓们之中怂恿,不断地造谣。

    说什么寿春城中有大量的粮食、药材和用之不尽的布匹、林罗满目的金银财宝。但是黑心的曹操和官员们只想着自己,根本不搭理百姓们的死活,现在刘军快杀到了,他们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百姓们给驱赶了。免得百姓堵住城门,妨碍他们搬走无比珍贵的粮食等物资。

    还有说曹军驱赶他们去淮南,那是因为刘军同样杀到了淮南,让百姓们过去,是给刘军添堵,当炮灰阻挡刘军进攻的道路。好吧,这条倒是有点道理。曹操本来就有着这样的意思在。

    还有更加严重的就是寿春城中的上等人感觉百姓们在城外聚集,担心百姓们会冲击寿春,所以呢,这些官员和世家大族们就要将百姓们都驱赶了,最好是全部都干掉。

    半真半假的谣言才是最让寿春城外的百姓相信的。

    百姓们都惶恐不安,原来无论在哪里,他们都是可有可无的。最严重还是最后一条谣言,这些大人们居然想要将他们都给杀掉了。

    百姓们是温顺的,可是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底线。如果横竖都是死,他们就会铤而走险。

    为什么后世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去遏制造谣者呢?这就是原因了。

    这恰恰就是刘玉的计谋之一。

    探子们不断地在百姓中穿插,不断地怂恿着百姓。怂恿什么呢?

    寿春城那么多的粮食和金银珠宝,那些大人们天天吃香喝辣的,凭什么他们这些百姓就要忍饥挨饿啊。如果趁着现在寿春城的士兵都没有反应的时候冲进去,人多势众,岂不是有着大大的好处?

    探子的努力是有一定的效果,但效果不是很大。可总有一些人胆子大的,也想着趁乱捞一把。探子们都是眼力惊人之辈,对于这些人当然是加大力度的是怂恿了。

    比方说,让这些有野心的人出头,忽悠那些有想法却没胆子的人去。紧接着就是用法不责众这个道理来继续忽悠。

    事实就是摆在眼前。百姓们来到寿春城外这么久了,都没有踏进寿春城半步。现在刘军快杀到寿春城了,他们又要被驱赶。凭什么他们要这样受罪,凭什么别人就可以高楼大厦,他们就衣不遮体。

    一些有野心的人的头脑比较好,他们手无寸铁,怎么可能和手持兵刃的军队对着干。对于这个问题,探子们就拿出了一些刀剑了。

    这些刀剑,就是刘玉吩咐探子们暗地-->>